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

(长春振兴突破这一年)长春:以高水平开放助力全面振兴谋求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2日 13:36 来源:新华网吉林频道 编辑:王思博

  导言:近日,长春市委网信办携手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吉林日报推出“长春振兴突破这一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全方位展现全市上下瞄准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全力推动长春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生动实践!

 

  时光无言,却见证了奔跑、跨越的力量。长春追逐向前的脚步从未停歇。

  2023年,长春以奋斗的激情、实干的劲头,让自己起笔不凡,落笔精彩。

  拼搏的长春了不起:前三季度GDP总量达到5227.2亿元,同比增长6.5%;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1268个,较年初目标增加66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经济运行动力足、底盘稳、韧性强。

  长春担当 工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

  2023年,长春工业发展有了什么改变?

  这个抽象的问题或许可以从数字不断上涨的规上工业企业数、越来越多的“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诸多具象数据中寻找到答案:

  2023年1-11月,长春市规上工业增长8.2%,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3.7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贡献率达到107%;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全年预计增长8.5%;

  全市各级“专精特新”企业由2021年底历史形成的485户,高速增长到2022年底的1196户,2023年跨越式增长到1452户,年平均增速高达66.5%;

  全市1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成功晋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省新认定数量的80%;159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成功晋升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占全省新认定数量的55.6%;

  ……

  令人振奋的数据,折射出了2023年长春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和巨大活力;一个个项目的蓬勃发展,构成了长春工业经济的勃勃生机。

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内,智能机器人进行车辆玻璃装配及涂胶工作。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内,智能机器人进行车辆玻璃装配及涂胶工作。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主体,是长春的立市之本、兴市之源、强市之基。

  室外被寒冷和低温笼罩,长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加紧设备安装,正在上演“速度与激情”。这个项目将于2024年年底实现量产。项目总投资358亿元,规划年产能15万辆,是奥迪在华首个生产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总投资135亿元的一汽弗迪动力电池项目将于2024年3月份量产;一汽中车电驱、奥迪一汽新能源配套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竣工、投产,长春市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系统初步完成布局。

  一个个大项目从开工到如今的建设,以最短的时间,让全球见证了“长春速度”。

  在成功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上半年和三季度稳增长、工业持续高位运行基础上,长春市工信系统对9户百亿级、88户十亿级、488户亿元、1281户规上工业企业逐户走访、逐户研究、逐户挖潜,累计挖潜工业增量231亿元,直接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速3.4个百分点。

  “机遇和挑战并行,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赵明瑞说,2023年前11个月,长春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8%,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8个百分点。其中,光电信息产业投资实现超高速增长,同比增长172.8%,“在全市经济大盘中,工业‘压舱石’和‘助推器”作用进一步凸显。”

  赵明瑞说,长春市正在加快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68”梯度培育体系,即:到“十四五”末期,全市“专精特新”入库辅导企业达到3000户、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000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60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80户,为打好打赢长春全面振兴突破攻坚战蓄势增能、加油助力。

  长春之跃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开放是长春天然的城市基因。长春发挥自身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高水平开放,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助力企业“走出去”,不断开拓国外市场,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不竭动力。2023年9月,长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率长春市经贸代表团赴德国、意大利开展经贸招商活动。代表团先后考察11家企业机构,深入商谈近20个具体项目,与大众、奥迪、纬湃科技、大陆电子、伟巴斯特等企业,围绕推动高附加值车型、核心零部件配套项目落位长春等,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此前,长春也组织经贸代表团赴德国、比利时及俄罗斯等地参加展会及开展系列经贸交流活动,鼓励和指导企业主动走出去、建渠道、抢订单,扩大贸易合作领域,助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春市举行的2023“外资进长春”投资促进大会暨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现场有25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120.1亿元,为长春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振邦(右)与同事在实验室内进行科研工作(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振邦(右)与同事在实验室内进行科研工作(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通道畅则经贸旺。如今,一车又一车“长春造”“吉林造”货物从长春出发,搭乘中欧班列走向国际市场;一批又一批外国商品,搭乘中欧班列来到吉林。驰而不息的中欧班列为长春对外开放架起外贸大通道,彰显了长春蓬勃发展的开放新活力。

  据了解,2023年前10个月,长春市组织开展招商活动630余次,累计签约项目890个,到位内资1874亿元、同比增长33.7%;全市进出口实现992.3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增长59.4%,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一组组亮眼数据,一个个跳动数字,体现着长春经济活跃的脉动,也让长春开放合作的空间不断拓展。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今天的长春开放机遇前所未有、政策机遇前所未有、产业机遇前所未有,我们正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加快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壮大外向型经济。长春市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提升贸易便利程度,支持外商和外资企业蓬勃发展。”长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长春有为 民营经济发展底气十足

  民营经济,已成为了长春市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翻开2023年长春民营经济发展画卷,处处精彩。

  2023年1-11月,长春市民营市场主体达到152.5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156.6万户的97.4%;其中,民营企业达到39.4万户,同比增长12.9%;个体工商户113.1万户,同比增长7.5%……

  增长的数据展现了长春市民营经济的活力,是长春持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实干实效。

  作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产品规格型号最全的二氧化碳激光器供应商,吉林省永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激光订单不断,连续三年销售额平均增速超30%,产品出口至世界88个国家和地区,并向着打造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激光器研发和生产基地”的目标不断迈进。

  公司总经理助理孙慧丽说,长春市及长春新区促进上下游合作,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各企业发展的底气和信心也越来越足。

  “今年10月,我们公司占地11万余平方米的超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化项目建筑完成封顶,2024年可实现投产,未来5年预计可实现百亿产值。”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项目能快速完成封顶,也是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

  无论是“领头羊”“独角兽”还是初创企业,长春民营经济爆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的背后,都有政府的助力的身影。

  2023年初,长春市以“新春第一会”的方式,召开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暨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为502户企业发放1.83亿元“新年红包”,并在大会现场发布《2023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6”条和《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措施》“13条”,全面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同时,制定《长春市聚焦民营经济发展 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实现新突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环境优化、产业转型、主体培育、创新驱动、融资服务、公共服务、企业家精神“七大提升工程”,努力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及时雨”为民营经济注入强劲动力,一系列“政策套餐”极大地增强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

  多向奔赴、同频共振,更是长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民营企业肩负重要使命。下一步,长春市将紧扣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努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长春服务 营商环境向“优”而行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在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中,作为“主引擎”“火车头”,优化营商环境之于长春,是一场时不我待的“接力跑”。

  如今,来长春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市民会惊喜地发现,改造后的政务大厅不仅为群众提供了舒适贴心的办事环境,而且办事更方便快捷。

  “以前需要跑多个部门、多个窗口办理的业务,现在一个窗口办结,效率提高,非常方便!”近日,在这里办理业务的长春市民林晗高兴地说。目前,长春市政务服务中心围绕设施、功能、服务“三个标准化”,推进政务(便民)服务升级改造,让大厅变得更便利、更智能、更温馨。

  这只是长春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助力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长春市秉持“把方便带给群众,把服务交给政府”的核心理念,以“受审分离”为制度核心,以“互联网+”为技术核心,聚焦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持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为长春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优化营商环境这份“答卷”上,长春不断使出“连环招”,拿出“最优解”。

  为全力打造东北一流、国内先进、符合国际标准的营商环境,让惠企惠民政策落实到位,2023年,长春市政数局把大力推进惠企惠民政策直达作为重要任务,通过运用“互联网+政务”模式,搭建“长春市政策服务网上大厅”,推进惠企惠民政策“一站”汇聚、“一键”匹配、“一网”通办、“一秒”推送,着力打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政策直达平台平稳运行两年,上线政策服务事项574项,实现了应上尽上。

  “截至目前,通过直达平台办理兑现7亿元,非直达平台办理的税费减免缓缴金额达42.3亿元,其中2023年兑现27.8亿元,占比约66%。”长春市政数局营商环境服务处处长吴佳林说,该局还制定了《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推出30项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实施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法治环境等4个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在这个‘1+4’工作方案226项任务中,已全部完成。”

  一个地区该有怎样的底色、怎样的气质,才能吸引众多企业家、投资者争相而来?那答案一定是良好的营商环境。

  “从省到市特别是长春新区,出台多项支持商业航天发展政策,还帮我们建成上下游700多家企业链条,力促产业链、供应链‘双链融合’。企业遇到困难,新区及时问、马上办,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了我们发展信心。”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贾宏光说出了众多企业家的心里话。

  “长春亲清政企关系”微信服务群是长春推出服务企业的创新举措。“在利用这个微信服务群为企业即时高效解决25957件发展难题基础上,线下持续擦亮‘万人驻(助)万企’为企服务、助企纾困‘金名片’,4660名驻(助)企服务员深入一线,全力解决6200户‘四上’企业和1055户高成长性企业3935件‘急难愁盼’问题,问题解决率达99.9%。”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赵明瑞说。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蓬勃的经济生长环境,直观呈现了长春的营商环境。如今,广大企业和群众切身感受到,在长春办事更加方便快捷、获得感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