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

氤氲年集幸福气 慢品民俗年味足——沉浸式赶鲍家“非遗”大集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5日 10:27 来源:长春政事儿 编辑:王思博


  “年”总是伴随着“仪式感”。临近春节,赶一场热闹的“大集”,对农民来说是一件很隆重的事。带着忙碌一年得来的收入,赶往约定俗成的集市,选购必备的年货迎接新春……赶年集不仅赶出了热闹,也充满着浓浓的幸福感。

  农历腊月二十四,位于农安县前岗乡鲍家村的鲍家大集正逢“年集”,记者一早出发也来感受一下这满满的人间烟火味。八点多,还没到目的地,通往集市的道路两侧停满了车,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也挡不住人们赶集的脚步,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讨价声、嬉笑声……

  走进熙熙攘攘集市,摊位一个接一个,瓜果蔬菜、农副产品、春联年画、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琳琅满目的年货竞相“争俏”,商户们热情地介绍着自家的特色产品,溜达着赶集的农民边走边逛,挑选着心仪的年货,处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息。与货品同样齐全的大型超市不同,大集上的每一样产品,都承载着浓浓的新春“年味儿”。

  按农时、应农景,鲍家大集每逢农历尾数的“一四七”开市,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22年正式被列为农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集日,农安、德惠、九台等地的商户纷纷前来出摊,更有当地的农特产品、棚膜果蔬、绿色食品,勾起十里八村人们满满的购买欲望。

  “非遗”成礼品

  寻找记忆中的“老味道”

  “家养的笨鸡过来看看!”“现榨的笨豆油嘎嘎纯!”集市上,吆喝声前面的“笨”字代表着农家饲养、绿色有机,这类商品售价稍高,但更有市场。“农民的生活现在越来越讲究品质,廉价商品可是瞧不上咯!”鲜肉散发出的热气缭绕在案板前,养殖户高凤学一家正忙着卖猪肉,“一个集就能卖四五头猪!咱的猪都是自家养的,逢年过节供不应求。”

  寻找记忆中的“老味道”。大集上,鲍家干豆腐历史悠久、口味纯正、远近闻名,还和鲍家大集一同获批成为“非遗”,优质水源、精选原料、铁锅熬制……依托纯手工制作的工艺,村里还建起豆腐坊加工厂。鲍家村党总支书记臧洪雷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生产的干豆腐,已经成了集市上的礼品,不少城里人都是专程来赶集,就是为了买上一口“老味道”。

走进熙熙攘攘的鲍家大集,摊位一个接一个,琳琅满目的年货竞相“争俏”
走进熙熙攘攘的鲍家大集,摊位一个接一个,琳琅满目的年货竞相“争俏”

  棚膜果蔬大集卖

  年味里的“原生态”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集上的很多商户就是当地农民,贩卖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杂粮等产品,特别受欢迎。水果摊位前,前岗乡三合村农户与顾客唠起了葡萄储藏经验,“我们都是采摘后第一时间储藏,保鲜几个月不成问题,吃着口感还是那么新鲜。现在大伙儿的生活好了,反季水果也能买得起,相中的就是俺们种植过程的原生态,生意更好做了。”

  “赶年集,要趁早,慢慢挑,细细瞧,兜兜转转买个宝”。长春市民于鑫驾车来到心心念念鲍家大集,最吸引她的莫过于集市上的绿色食品,“我今天买了当地温室的蘸酱菜、有机种植的小米,还有农民自家晒的干菜……这些绿色食品是在城市商场里买不到的,只有大集上才有!”得益于前岗乡蓬勃发展的棚膜产业,越来越多的地产果蔬出现在集市上,目前全乡共有大棚近500栋,种植果蔬品种30余个,种棚膜、赶大集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集市经营有规范

  环境不同大变样

  过去凹凸不平的泥泞小道变身平整的硬化路面,曾经杂乱无章的摊位现如今分区划市,从前随意丢弃集市垃圾现在统一打扫清运……说起鲍家大集的新变化,在这卖了29年冻梨的任长河笑呵呵地说,“以前大伙都在路边随意摆摊,垃圾扔得遍地都是。现在集市规范了,我们都会主动清理摊位上的垃圾,路宽了、卫生好了,环境大变样,生意更红火!”

  看不见随意摆放的杂物,嗅不到难闻的气味,没有了堵塞道路的车辆……穿梭在整洁的集市内,行走在宽敞的街路上,许久未逛鲍家大集的人都会感慨几句,“这变化可真大。”从2022年开始,前岗乡对鲍家大集开启了新一轮改造,改造后的集市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划分为4个功能区,可容纳商户200余家,目前改造项目的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完工。

  如今的鲍家大集,不仅承载着商品交易的功能,还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这个延续了200多年的农村集市旧貌换新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