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作为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中的惨烈回忆,让我们这个民族早已愈合的伤口,再次隐隐作痛。永远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不愿让悲剧再次重演,已成为今天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动力。
就在前不久,一张有关中国高铁里程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遥遥领先的全过程动图,在网络上广受流传,引得中外网友纷纷为中国高铁打CALL。而对于那些外国友人来说,点赞高铁无异于来源表面的“快”,而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那既是骄傲,亦是自豪,更是一个伟大民族迈上复兴之路的见证。
还记得在今年平昌冬奥会闭幕仪式上的“北京8分钟”,当现场响起《歌唱祖国》的那一刹那,世界或许不懂,但是我们懂;世界或许不为之所动,但我们心潮澎湃。新中国成立69年,从“一贫如洗”到“繁荣富强”,我们不断向“速度”发起挑战。正如“中国高铁”的诞生,是几代中国人怀揣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锐意进取、勇敢拼搏的折射,是永不服输,永不认输,永不言败的民族气节体现。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我们更懂得“慢”的可怕,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比我们更了解那种历经沧桑的苦累,如今,我们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将“中国高铁”推向世界的顶端,亦是在用“速度”向全世界诠释今日中华已不再拥有“缓慢”的旧貌。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着眼新时代的中国,在历经无数次的战争磨难之后,更懂得和平的珍贵。争取和平、维护和平、建设和平已成为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坚定不移的选择。而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中国高铁,更宛如“和平大使”在“走出去”的道路上,向世界传递着“中国诚意”。为实现各国人民携手并进,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创造人类幸福美好的未来,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当前中国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高铁也在祖国如此昌盛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缅怀历史,我们奋发图强;开创未来,我们乘风驭浪,用无阻的“速度”谱写中华民族更为辉煌的篇章。(宋文强)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