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为期40天的2019年铁路春运圆满结束,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1亿人次,首次突破4亿人次,同比增加2539.2万人次,增长6.7%。在旅客出行选择多样化的今天,铁路依然是春运出行的首选,随着铁路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科技刷新着人们对于春运的印象。
购票是旅客踏上春运旅途的第一环节,一票难求,是春运记忆中最深的伤,如今随着网络购票的发展与普及,买票难难于上青天的呼声已经远去,大数据技术等互联网科技的引入,购票已经不再是难事。人们享受足不出户的“指尖上轻松购票”,从前排长队购票的现象已不再有。自动售取票机的简单方便,以及流动售票车的灵活流动,宽敞明亮,整洁干净的候车环境,无处不在的爱心服务让寒冷中出行人们感到丝丝暖意,推翻“春怨”旧模式,让回家的脚步更加轻盈。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的中国铁路提质又增效,从“走的了”到“走的好”成功转型为“走的体验更美好”,互联网+铁路”模式的应用及推广不断得到大众认可,智能春运逐渐成为近年来的新特点,新方向。“自主选座”、“候补购票”、“刷脸进站”,“高铁外卖”、“接续换乘”等,让乘客出行科技感十足。智能出行体现在方方面面,西安火车北站的自助查询机今年就引入了360度全景导视移动引导系统。这一系统从旅客视角出发,以360度全景导视功能,实现室内区域实景点对点的精准指引,能够使旅客快速到达目的区域,除了这个“炫酷”的引导系统,在部分检票口旁,还有多个智能问询机器人,它们科准确识别旅客提出的问题,可查询内容涵盖了购票、乘车、正晚点信息等。
从“一票难求”到“说走就走,从“不通火车”到“高铁畅行”,中国高铁带着国民的骄傲驰骋千里,大力推动全民经济迅速向上。西成高铁让四川盆地拥抱了高速发展的机遇,宝兰高铁托起了西部大发展的百年梦想,西成高铁、渝贵高铁、成贵高铁的相继开通,串联起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蜀道不再难”,在神州大地上飞驰而过的“银色巨龙”,将城市串接在一起,让协同发展从概念变成了实践。
“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在改革开放40年“赶考”中,中国高铁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一年一度的春运“大考”中,中国铁路交出了完美的答卷,但“赶考”的路还没有结束,新时代的中国铁路始终牢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神圣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扬帆远航!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