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国铁路的“开山鼻祖”,是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它是位年逾百岁的老人,见证了中国从乱世走向盛世,从落后走向辉煌,承载了几代国人的情感与情怀;它是中国的一张“名片”,在国际的质疑声中,克服复杂地形地貌的“考验”,穿山过河,高技术高标准的完成建设,为中国铁路建设打响了“第一枪”;它的名字叫京张铁路。
日前,京张铁路清河老站房的第二次平移施工已经顺利完成,拥有110多年历史的清河老站房终于到达永久保护地,即将进入修缮阶段。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项目,国家规划实施的“八纵八横”京兰通道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张高铁正线全长174公里,共设10座车站,预计在2019年年底正式开通运营。在建设过程中,中国铁路始终注重对沿线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尽最大努力让110岁高龄的老清河站保持“原汁原味”,为造福社会、推动文化建设发展助力,今年年底,市民在清河站乘坐京张高铁时,就能看到新老两座站房同站的景象。
100多年前,京张铁路沿线十余座站舍的崛起开辟了中国人自行修筑铁路的历史,清河站身为京张铁路的“同龄人”,曾接受过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先生的勘测、施工、验收,并在1912年,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视察,是中国铁路历史的“活见证人”;100多年后,为最大限度保存老清河站全貌,沉淀铁路历史文化,中国铁路克服平移距离长、沉降风险大等困难,竭尽全力保护老清河,建设新清河,让“祖孙同堂”,共同见证京张高铁顺利开通。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凤池。京张铁路的建设过程,同样也是铁路文化沉淀发扬传承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现在的京张铁路,感受并学习第一代中国铁路人是怎样在技术水平落后、地形地貌复杂、不被看好开等重重压力下,发挥“铁”的精神,一路“逆袭”成功的过程。
2019年底,“新瓶”装“老酒”的京张高铁,即将成为铁路文化全新代言人,它见证了中国铁路的从无到有、从老到新,见证了铁路精神的代代传承,能更好的传播铁路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从新京张看老京张,看百年中国沧桑巨变,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看高铁飞驰四海九州,看祖国繁荣富强!黄笑蕊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