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伴着桃红柳绿,想要出游踏青的心情是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向往自然的共鸣。然而由于交通方式的发展,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景象早已被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取代。
伴随着清明节的到来,铁路部门结合旅客赏春祭祖等出行需求,临时加开了多趟列车。以沈阳局集团公司为例,在清明节期间,沈阳局集团公司加开临客45对。其中丹东到通辽的“周末线”列车改为每日开行,旅客可以乘坐动车组列车从辽东之滨穿越到草原腹地。此外还有踏青专列、“体验寒食风俗”观光列车等多种特色列车。12.5对乡间“慢火车”更是一如既往的开行在需要它们的各个角落。
踏青祭祖专列,以清明之名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在铁路发展还远没有现在发达的时候,追求技术与速度是铁路部门奋斗的目标。尽管服务旅客始终被铁路部门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但是能力决定质量。在以绿皮车为主导的年代,旅客们似乎也都默认“走得了”就已经很好。无奈的处境在铁路大刀阔斧的建设中飞速改变,在和谐号动车组逐渐承担起输送旅客的重任,在复兴号不断加开列车的今天,越来越多接地气、得民心的专列应运而生。比如清明时节的祭祖、踏青列车。旅客在不同节日中的出行需求,逐渐被满足。为旅客打造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条件,始终是铁路部门的追求。
乡间小慢车,以光阴之美折射铁路服务旅客的不变情怀。中国铁路在近十几年来发展迅猛,改变日新月异,可以说在春运、暑运等重大节假日中,和谐号、复兴号等高铁列车已经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输送旅客的任务。但是,在一些地区、在一些线路上,小慢车依旧要一如既往的开行下去,因为旅客需要它们,社会需要它们。即将到来的清明节,还会有多少游子乘坐着这小慢车赶回家乡怀念故人。只需几块钱的低廉票价,这公交化的乡间小慢车,可能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唯一的交通方式。数十年如一日的光阴之美,也真真切切的道出了铁路为旅客服务的不变情怀。
清明将至,春风四起。无论是踏青出游还是怀念故人,这都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季节。当说走就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多趟临时加开列车为了旅客们的清明出行整装待发,这样人性化的铁路,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走进了旅客的生活,贴近了人们的内心。王思文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