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高铁以速度领跑世界,以技术征服各国。高铁不仅代表了中国铁路走向世界的鼎盛时代,也意味着祖国大地、各族人民均可以享受着高铁盛世下的甘润雨露。高铁所释放的发展红利,不再局限于彼时城市间的“加速度”,而今已渗透到青山绿水间的乡野经济,在提高乡村农副产品的增收创收以及地方旅游业的兴起上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及时送,及时鲜,互惠互利,促进经济发展新进程。来自新疆、青海、甘肃的农产品通过高铁运送,在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分别发往北上广、青岛等大城市,让远离僻静,深处闹市的一线城市居民能够第一时间吃到新鲜的农副产品,而这都得益于宝兰高铁的开通。宝兰高铁的最后一公里衔接,高效解决了西北地区快速货运通道运力不足的问题,为西北部农副产业的拓销提供了广袤的施展平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让“舌尖的中国”以最快速的方式送达各省市人民的嘴边。
然而,速度带来的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同样被激活的还有地方的特色旅游业。宝兰高铁开通的两年间,累计发送旅客2516.4万人次,仅2018年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就多达4219万人次,增幅35%。游客接待量的叠增,极大地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娱乐消费等行业的快速崛起。值得一提的是,国铁兰州局集团公司依托宝兰高铁、兰新高铁等列车开行的“环西部火车游”的旅游新线路,令古丝路上的兰州、张掖、嘉峪关、敦煌等地的旅游资源巧妙串联,开行一年多来,游客多达68549人次,实现了旅游收入突破7000万的大关。同时,高铁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助力那些偏远贫困地区扩宽了增收渠道,解决了乡村多年来因交通不便导致的“人进不去,货出不去”的交通顽疾,为地方的脱贫攻坚战增添了新动力,提供了新引擎。
交通的便利决定一方经济,唯有路通才能打开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实现老百姓的“心心相通”。可以说,高铁盘活了“丝路经济”,也丰富了“丝路”沿线民众曾经单调的味蕾和出行憧憬。铁路作为运输行业内的老黄牛,一直默默无闻地用自己的行动和业绩来惠及百姓, 耕种希望。从始终亏本负盈利的乡村小慢车到现在运送农副产品的“高铁快递哥”,铁路始终坚守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责任与担当,续写着“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新的历史使命。而今,这条在西部广袤大地上频频上演速度与激情的中国高铁,还将给民众生活和地方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实惠与便利。侯娟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