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5日,今年上半年国内“中欧班列”各主要运营城市的统计数据已经悉数公布。其中一个显著变化是从“比开行数量”发展到“比开行质量”。 通关时间、物流时长、货值、重载率等,成为了越来越多中欧班列运营公司在公布数据时重点展现的方面。历经8年的稳步发展,各地与欧洲之间的货运线路、发车时间均趋于成熟和稳定,在“市场化”运营的总体要求下,提高开行质量已成为拓展发展空间的竞争新领域。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享誉全世界,中国开通“中欧班列”畅通全世界。铁路部门为保证“一带一路”倡议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积极拓展“中欧班列”业务,沟通内外贸易,促进物资流通。从几天一列到一天几列,从单程重载到全程重载,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高,“中欧班列”走过了从无视到关注、从冷清到火热、从临时出行到固定班次的发展历程,运行里程越来越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货物品类越来越多、货运量越来越大。每一步都走稳走实,以行稳致远的务实行动,取得如今的累累硕果。
“中欧班列”新变化层出不穷。变化之一就是开行数量持续提升,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阿拉山口海关、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达到3553列,货运量236.34万吨,提升比例呈几何级数增长。变化之二就是转向高质量发展,重视载货率、货值等经济指标,返程空箱率大幅度下降,运输货值大幅度提升,综合重载率迅速提高。变化之三就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迅速,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外贸发展明显加快。变化之四就是中欧班列物流服务趋向精细化,如保温箱、冷藏箱、恒温箱及各种特色的拼箱服务越来越常见。变化之五就是班列线路趋向稳定,开行频次加快,多条中欧班列实现每天发班。变化之六就是通关时间持续缩短,运输效率大幅度提升。实实在在的变化,正在不断推进着“中欧班列”稳步前进。
“中欧班列”核心区域不断增多 。我国幅员广大,地域辽阔,“中欧班列”已在国内遍地开花,形成多个货物集散“中心”。 西部为重庆、西安和成都,中部为郑州,长三角为合肥,要想成为全国的货物集散中心,就要看谁能提供更优质的运输服务,谁在通过时效、运输时常等方面占据优势,谁就具备成为全国的货物集散中心的能力,届时将发挥更深远的影响力。
“中欧班列”发展空间不断扩展。未来铁海联运将成为下一个竞争“风口”,将有更多的中欧班列开行城市与沿海港口进行合作,争取更多的海运货源通过中欧班列进行转运。虽然目前的“铁水联运”比例较低,但是谁占据了更多的海铁联运市场份额,谁就能在中欧班列的竞争力上掌握主动权,这为“中欧班列”未来走向扩展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今世界格局纷繁变化,风云变幻莫测,而中国始终都在集中力量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中欧班列”也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走深走实,一路行稳致远,取得久久为功之效。郝家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