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汽车

一汽-大众在持续创新中拥抱数智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6日 10:36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一汽-大众长春基地新能源车间数智化检修现场。 一汽-大众/供图

  中新网吉林新闻4月26日电(高龙安)从1990年,从大洋彼岸的威斯摩兰“搬”回一条焊装生产线,到获评“2022年度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从1992年12月5日,第一辆国产试装捷达A2下线,到今年4月21日,第2300万台动力总成在长春下线,历经30多年风雨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大众”)不断求新求变,让自己一直处于发展快车道。

  成立于1991年2月6日的一汽-大众,是国内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生产企业,由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和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

  作为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早期产品类型虽然都来自德国大众,但随着研发能力的不断增强,近年来,自主开发项目越来越多,积极尝试做个性化,做中国市场独有的装备,推出中国专有的产品,比如探岳、揽境等车型——这些产品紧密围绕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而开发,体现了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汽车“新四化”,让汽车行业发生巨大变革,新能源车企纷纷崛起,传统车企先后推出各自的新能源车型。一汽-大众也在不断探索,在平台搭建等方面在顺应变化,与时俱进。

  几年前,大众集团成功开发了MEB平台,这是大众新能源战略的成果,是为更好满足电动车市场需求而诞生,其高度集成化、延展性、标准化等诸多优点,专门用于生产智能化、网联化纯电动汽车,MEB平台ID产品系列涵盖了轿车、SUV与MPV等多种车型。

  但一汽-大众的目标不仅限于此,而是在向更高的目标进发。

  “十四五”期间,一汽-大众以聚焦数字化转型为目标,启动Go Digital智慧工厂项目,统筹管理制造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打造先导车间模式,以实现五大生产基地从传统生产向高度灵活、数字互联、持续学习的生态系统的智慧转变,最终实现提高设备开动率,减少备品备件费用,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人员效率等目标。

  通过持续创新,加速数智化转型是一汽-大众实现高效益升级增长的一道必答题。在长春基地,一汽-大众长春生产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高启政介绍,除了追求将传统生产制造做到更精益,一汽-大众紧跟数智化转型变革趋势,发挥创新工作室头雁作用,取得了出色的成果,被评为中国汽车行业标杆数字化车间。

  该创新工作室,近三年累计攻关创新150余项,节创成本约2亿元,在冲压领域,实现模具成型视觉监控系统、焊装领域铝点焊工艺技术、涂装领域涂胶质量视觉检测技术等。

  想实现智能制造的成功跃迁,除了做好数智化项目的快速孵化、注重数智化最佳实践的横展和推广,企业背后的体系支撑也必不可少,高启政表示,基于30余年的积淀的造车经验,一汽-大众已形成庞大的车辆制造知识体系,也建立了一流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负“造价值经典汽车”的使命。

  2022年,一汽-大众通过引入《GB/T 39116-2020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从人员、技术、资源、制造四大能力要素的20个能力子域,系统评估了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的成绩。

  其中,长春基地的综合表现尤为突出,在人员、流程和技术等多方面均实现了加速转型,特别是将机器视觉、人机协作、边缘计算、3D打印等技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将数智化基因全面植入效率、质量、成本等核心业务中,解决了数字化举措“最后一公里”的打通。

  近年来,一汽-大众动力总成采用数字化创新手段,在发动机、动力电池和电驱产品上持续发力,转型成果显著。近日,一汽-大众第2300万台动力总成——EA211 1.5T Evo2发动机在长春基地下线,这款产品将为未来一汽-大众混动产品的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起,一汽-大众在ID.4 CROZZ和ID.6 CROZZ外新增ID.7 VIZZION等全新纯电动产品,通过全新开发的技术路线,逐步实现全系品牌混动化,同时,将继续深耕纯电和混动领域,形成更加丰富、智能、绿色的全新产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