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页-->金融

加大金融支持 激活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主引擎”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1日 10:44 来源:中新网吉林 编辑:王思博

  近年来,中信银行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积极构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推动全行乡村振兴贷款余额突破5600亿元,贷款余额和增量位居股份制行前列。

  以完善的体制机制 激活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主引擎”

  中信银行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全行发展战略,成立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每年召开党委会、董事会、行办会研究部署和统筹推动乡村振兴业务发展,总分行均指定专门部门专业化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推进县域支行网点建设。提升乡村振兴指标考核权重占比并与分行负责人绩效考核挂钩,配置FTP考核利润补贴、薪酬、费用等资源,提升不良容忍度,按照“适度容错”、“尽职免责”原则,鼓励分行先行先试,持续提升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以综合的产品服务 释放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新动能”

  面向乡村产业和农户,中信银行创新发布乡村振兴“1+5+N”综合服务方案。

  制定“1”个特色战略: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实业广覆盖”优势,打造产融协同和融融协同相结合的特色服务能力。

  开展“5”大专项行动:开展“强农”行动,加大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基础设施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超600亿元,较年初增长24%。开展“兴农”行动,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重点客群,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开展“富农”行动,围绕新市民和农户需求,优化账户开立、支付结算、投资理财等服务,发行乡村振兴主题卡,开发专项理财产品,全力推动共同富裕。开展“护农”行动,积极支持种业融资需求,发展粮食生产、加工等供应链金融,保障粮食种业安全。截至2023年末,中信银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超300亿元,较年初增长39%。开展“惠农”行动,加快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建设推广,优化移动金融服务功能,为乡村企业和农户提供方便、快捷、实惠的金融服务。

  创设“N”个创新产品:建立“总行标准化+分行特色化”产品创设机制,与粮食种植和农资生产等头部企业合作,依托不同场景广泛开展场景化产品创新,种植场景推出“粮农贷”,养殖场景推出“饲料贷”,贸易场景推出“信e销”等产品;推出“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林权抵押贷、农机贷、仓单质押贷、养殖贷、荔枝易贷、茶山贷、绿林贷”等创新产品,广受客户好评。

  以开放的协同联动 搭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生态圈”

  加强主管部门联动。中信银行积极加强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沟通汇报,全面研究政策动态和监管要求,及时开展外规内化,组织全辖逐一对照落实;深化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积极拓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优质客群,股份制银行中率先实现农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落地。

  加强集团内部协同。依托中信集团金融与实业并举优势,搭建国内国际渔业产业发展平台,打造农业领域战略投资平台,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和农产品供应链电商平台,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发行乡村振兴债券,拓展“保险+信贷”“期货+信贷”等业务,为乡村振兴提供产融结合和融融结合的综合服务。

  以全面的风险管理 织牢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安全网”

  中信银行坚持“控风险有效,促发展有力”风险理念,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推动“五策合一”,将乡村振兴贷款资产质量稳定在较好水平,不良率低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不良率。

  加强前置化风险防范。将风控规则前置于产品研发环节,依托大数据支撑、核心企业信用增进和抵质押担保等风控手段,开发一系列有明确风险抓手的创新性产品,实现风险的源头防范。

  实施差异化风控策略。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农村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等业务,制定专门的授信政策,配置专业的审批团队,开通快速审批通道;对点多面广的涉农小微企业,依托真实交易场景,综合运用人工智能、规则引擎、生物识别等技术,开发自动化审批模型,实现“秒申秒批”,有效提升风控能力、大幅降低风控成本。

  做好智能化贷后管理。依托行内自有数据、政府公共数据和农业农村场景数据等多维大数据,搭建智能贷后及预警平台,自动开展组合监测和集中度预警,推动风险管理从“人防”向“智控”转变,智能风险预警精准度超过80%,自动化定检率超过90%,显著减轻一线负担。

  下阶段,中信银行将继续积极落实各项监管要求,加大对乡村振兴金融支持,为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做出更大贡献。(完)